达泰资本叶卫刚:重仓AI!下半场或更热闹
8月27日,在2025沙利文新投资大会上,达泰资本创始合伙人叶卫刚直言,当前局部市场热,整体仍为买方市场。很多人都有“怕错过、怕踏空”的心态,尤其是社会资本涌入AI投资热潮中,但他依旧建议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,呼唤创业者、投资者留一份清醒。
LP心态出现变化
在资产荒和退出难背景下,一级股权投资市场较冷,尤其入场的社会资本LP呈现萎缩状态。有意思的是,二级市场的火热带动一级市场,LP心态出现两极反转。
“过去三年,LP总体的心态是‘既要又要还要’,既要响应政府号召做耐心资本,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,又要赚钱,还怕风险。”达泰资本创始合伙人叶卫刚打趣道。
据悉,达泰资本的人民币基金从2011年第一期开始,每一期都有国资参与。谈及与国资LP合作时,叶卫刚表示,“达泰资本一直有国资LP,所以理解国资的安全性要求,已经摸索出熟悉的合作模式。”
但情况正在悄然变化。近期股市回暖,市场情绪发生了显著变化。叶卫刚将过去三年至今的市场分为两个明显阶段,即过去三年到上个月是一个阶段,这两个月又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阶段。“这两个月变了,股市涨了,社会资本变成了怕错过、怕踏空的心态。资本开始不看估值和条款,涌入热门赛道、热门企业。”
尽管市场情绪回暖,但叶卫刚保持着清醒的认识。“除了少数的热门领域的热门项目之外,总体来说还是一个买方市场。”他特别指出当前更多是“局部热”,主要集中在AI相关领域,包括AI芯片、算力、光模块,包括现在生物医药也表现不错。
当前AI整体没有泡沫
达泰资本成立于2010年,专注投资硬科技赛道,一直关注AI领域。
在叶卫刚看来,AI是“人类历史上很大的一次技术革命”,其影响可能5-10年后才会完全显现。“现在我觉得只是到了棋到中局,只看到了一半。”他将AI产业发展分为上下两个半场:上半场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,包括算力芯片和硬件相关领域;下半场将是AI应用和智能体的发展。
“过去30年经历过几次技术革命,往往都是这个趋势:第一波起来是搞硬件、搞基础设施的先起来,可能会有短暂的产能过剩。但过了几年真正的应用出来之后,马上把这些已经布置好的基础设施全用掉了,产能又不够。”基于多年的技术投资经验,叶卫刚认为当前AI整个行业没有泡沫,接下来AI智能体、AI+会慢慢起来,需要更长的时间才可以看清楚真正影响力。
中美AI产业差距多大?他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,不同环节的差距不一样。比如,在应用层面而言,中美之间可能没有差距,甚至在to B应用方面,中国领先于美国,这得益于中国有政府推动,很多国有企业政府机构率先使用。但是在to C方向,美国领先于中国,主要是因为C端客户付钱意愿不高,目前收费较难。
基于专业认知,AI创业投资门槛较高,叶卫刚建议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,“哪怕是专业的投资机构,若没有此前积累,也需要谨慎。而普通人注意AI领域投资创业风险,实在想投资AI,不如以LP身份投资专业GP机构,通过参与基金进行投资组合分散投资。”
叶卫刚认为,AI领域创业项目的相关人才还是空缺较大。“在大模型研发层面,目前最缺乏的是具备深厚数学功底、精通计算机语言并掌握物理学科知识的领军科学家;在应用落地层面,需要既懂AI技术,又深刻理解特定行业商业流程的复合型人才;而在上游芯片领域,则迫切需要拥有丰富经验积累的芯片设计资深专家。”
对市场的风险保持敬畏
叶卫刚在半导体行业深耕20多年,经历了多个投资周期,叶卫刚深有体会,强调投资是有周期的。在周期上升时,得对风险有敬畏之心。但周期低迷时,得对大环境,特别对中国的长远发展保持信心。
他有自己的投资方法论,关注创业项目中的市场、团队、技术三大因素。谈及投资理念,叶卫刚表示,早期投资更像艺术,中后期投资更像个科学。他总结出一套"2.5个要素"的投资方法论,一是抓住市场大势,目前最大的趋势就是AI。此外看重团队,投资就是投人。剩下的0.5是技术和解决方案。
叶卫刚特别强调信任在投资中的重要性。投人时除了看重创始人是技术老兵,诚信度是非常关键的品质。他认为,信任不是无缘无故来的,而是通过不断沟通不断磨合,在共同做事情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。“在早期投资尽调时,最主要做创始人尽调,考察评估其综合素质和口碑。”